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的进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同时,已经拥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成人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抽象逻辑思维。
1、0-3岁孩子的思维活动是直观动作思维。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赖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如,事先他并不了解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象成一种东西对你说。
2、4岁孩子的思维开始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过了3岁将来,孩子的思维就能依赖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了解的、见过的、听过的常识来考虑问题。虽然这个时候直观动作思维仍占非常大成份,但具体形象思维也占了非常大比率。如,大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老师不是所有些老师,而是专指幼儿园的老师等等,他的思维活动需要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3、5-6岁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第一,从理解事物个体进步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第二,从依赖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赖语言来理解。这个时候,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通常情况他会理解。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目前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个时候已经能了解好在哪儿,坏在哪儿,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讲明观法。再者,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方位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