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大学学费迎涨价潮 少则涨一成 多则翻番

   日期:2024-04-29     来源:www.models555.com    浏览:588    
文章简介: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收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上一年,宁夏是各地当中学费上涨幅度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越50%。
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收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上一年,宁夏是各地当中学费上涨幅度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越50%。

2013年,已有六个省(区、市)完成了高校学费收费标准的调整工作。中国年轻人报记者梳理发现,这类省(市)的学费收费标准绝大部分呈上扬态势,少则涨一成,多则翻一番。

这可能是一场迟到的学费“涨价潮”。2007年,面对一些高校的学费涨价趋势,国务院发出“限涨令”,需要5年内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能高于2006年秋天的有关标准。

也正是2007年,教育部开始着手拟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培养本核定方法》。所谓“生均培培养本”,即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本钱,但这个被教育界常见觉得是学费拟定标准之一的要紧数据,长期以来却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限涨令”到期,但生均培培养本的核定方法到今天仍未颁布。

新一轮涨价风波之下,老问题第三被推到风口浪尖:涨价有多少缘由源于本钱上升?这类本钱当中有多少是学生培培养本,又有什么本钱不该由学生买单?学生培培养本的计算标准到底何时可以颁布?

高校学费上涨冲动

2014年高校学费上涨的这潭水,是江苏第一个打破的。

5月,江苏物价局公布了调整后的高校学费收费标准。在划分出的文、理、工、农林、医、艺术、体育、公安8类型型中,除去农林、艺术类的学费不变以外,另6类本科专业的平均涨幅为16.61%,其中,医学类涨幅最大,为47.83%。

马上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新生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她所读的临床专业是七年制,学费上涨到每学年7480元,而去年的学费是每学年4600元,“没注意到学费上涨了那样多,不然可能不会填这个大学。”

在调整学费收费标准的省份中,江苏的涨幅并非最大的。在江苏公布调整后的学费收费标准之后,6月,宁夏的调整策略颁布。这是宁夏14年来首次上涨大学学费。

新的策略中,宁夏的文史类学费收费标准从每个人每学年2600元,提升到了4000元;理工农学类从2800元涨至4400元,二者涨幅都超越50%。涨幅最高的是医学类专业,达到了76.67%—调整前为3000元,调整后为5300元。

7月,浙江也在调整学费的程序上向前走了一步。该省物价局举行了公办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除去不同学科的涨幅不同以外,高校性质也成为怎么收费的差别之一。

浙江的调整策略中,怎么收费分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两类,本科院校中,又被细分为浙江大学、(其他)大学、学院三类。这当中,浙江大学的平均调整幅度是最大的。

除此之外,广西、福建、贵州、山东、天津、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区、市)也颁布了高校学费调整策略,且均呈上升态势。

这不是高等学校学费首次上涨。从高等教育免费制,到1985年起实行的收费“双轨制”,再到2000年完成的并轨改革,这一趋势一直存在。

以1999年为例,《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当年普通高校的生均缴纳学费比1998年上涨了40.3%。而到2000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达3550元。

此后,全国不少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增长,2001年至2006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每年都发出公告,需要当年的学费、住宿费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不能提升。

上涨势头并未完全遏制。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打造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议》,需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以后5年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能高于2006年秋天有关标准。

这一《建议》也被视为限涨令。

“当时政府下‘限涨令’时大家就担忧,学校的资金来源途径没变,运行模式没变,一旦取消禁令,就会报复性反弹,显然这个状况出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

他说,2007年教育部颁布这个命令,是当时学费不断暴涨状况下的一个行政命令,发文之后状况有所好转,但学费上涨的重压对学校而言还是存在的。

他曾撰文觉得,大学学费并不是不可增加,但,学费增加要明了解白,同时考虑学生的实质承受能力,“大学学费涨幅平均达到60%以上,这放在任何地方,都非常难让学生同意”。

原标题:大学学费迎涨价潮 少则涨一成 多则翻番

模糊的培培养本

在受访的高校有关负责人看来,“本钱”无疑是涨价缘由的关键字。

“这几年,学校的各项开支总体是增加的,学生的学费已经10多年没变了,占培培养本的比重愈加低。”苏州一所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这次是适合进行了调整。”

他强调,调整后的学费占“学生培培养本”的比率是低于25%的。

这意味着没违反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方法》。该方法第五条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培养本的比率最高不能超越25%。

今年2月,宁夏在高校学费上涨的听证会上也公布了生均培培养本。据官方消息,生均教育培培养本从2005年~2007年的1.51万元上涨到2010年~2012年的2.026万元。同时,学费收入与高校总收入的比率由2005年的24%降低到2012年7%。

据披露的数据显示,宁夏2012年生均学费占生均培培养本的15.36%,远低于25%。

在熊丙奇看来,宁夏在听证会公布的生均本钱,并非对发生在学生培养上的本钱进行核算,而是简单根据学校的开支进行“确定”。

“也就是说,宁夏目前公布的生均教育本钱,是经不起推敲的,还要公布每一个学校的行政开支,包含‘三公经费’开支,学校的科研经费,与科研经费的具体用状况,在把生均本钱核算了解后,再考虑学费问题,更具说服力。”他觉得。

熊丙奇说,学校的常常性经费支出包含平时运作经费、一些公共经费,这类经费并可能不是用在学生身上的,“目前有的学校行政部门二三十个,有必要吗?”

“这个钱该如何使用,要征求广大师生的建议。如此的话,运营本钱可能就降低了,学生承担的成本就降低了,有关机构也想捐钱了。”他觉得,财政需要更透明,才能明确什么本钱应该支出。

早在2007年,教育部已开始拟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培养本核定方法》,但这部方法到今天难产。

记者注意到,关于培培养本的计算办法,在2007年方法着手拟定前夕亦存在争议。当时的公开报道至少有3种说法:有媒体引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法称,理工科人均培养成本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1.3万元;而在另一教育部负责人口中,这一数据却是4万元~5万元;还有媒体援引“权威机构”的数据,称一年培培养本仅需7000~8000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现在,学费收取多少与生均本钱之间还没硬性的联系。“这个还是比较粗放的算法,目前没颁布规定,涉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有的学校在算这个账,但毕竟太专业了,短期内非常难有全国学校都有适用的方法。”

储朝晖觉得,高校不适当的开支而导致的浪费是学费上涨的一个缘由。“公办学校,行政开支铺张浪费的现象不罕见。”

他说,一所拥有合理结构的大学,其经费来源应该包含政府投入、学费收入、社会募捐和经营收入,“但国内的大学要么依靠政府投入,要么靠学费支撑”。

前述江苏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向记者确认,财政拨款是逐年上涨的。

这一说法在官方数据中得到印证:2012年,全国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平均水平达1.412万元,比2009年的7540元提升87%,到了2013年,中央财政下拨地方高校的生均拨款奖补资金为252.7亿元。

但,高校没逃离“入不敷出”的困境。以浙江为例,据报道,截至2013年年底,浙江全省公办普通高校的债务总规模达94.68亿元,全国1164所公办高校的总负债也超越2600亿元。

“一方面资金来源途径单一,其次铺张浪费。这样的情况下,办学本钱提升,也没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向学生伸手要了。”熊丙奇觉得。

中低收入家庭受影响大

“宁夏不少市的收入没银川高,一些普通家庭可能一年挣个一两万都是多的,大伙都是靠打工赚钱。”一名2013年从宁夏大学毕业的学生李升(化名)告诉记者。

李升没赶上学费上涨的时候。每年,他的学费都是2600元,对于成长在农村、爸爸妈妈长期外出打工的李升来讲,一年要拿出这么多钱还是有的重压。大学四年,除去申请助学贷款,他借助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当初我们的学费就占到了家年收入的40%,假如涨到4000元,或许会影响一部分人。”他说。

中国年轻人报记者获悉,教育界的一个常见看法是,高校的学费不应超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不过,在国内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区域,学费的占比超出了20%。以宁夏2005年为例,当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93.6元,以当时高校的学费收费标准2600元计,这一比重为32.12%。根据同样的算法,江苏的占比为37.34%。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这个数值更大了,而学费一般较高的医学类、艺术类等专业,幅度就更大。

但在大部分中国家庭看来,高等教育是改变子女命的机会,学费也因此成为刚需。受影响较大的多是中低收入家庭。

“我不会由于学校的学费高就不去考试报名,而且父母会关注能否上重点。”一名湖南大学2013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她家还有个妹妹,明年也要参加高考考试

,“大家不会由于学费涨了就改变志愿,非常重要的还是看自己想到哪里,能到哪里。”

今年考入青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张唯(化名)也表示,考试报名学校时还是考虑到了学费的问题。“我妈生病在家,全家就靠我爸外出打工赚钱,一年的收入9000多元。”

依据山东公布的高校学费调整策略,文史类由原来的每个人每学年3400元上涨至4000元。600元的改变,对张唯来讲并非小事,“目前暑假一直在送外卖”。

在另一部分学生看来,学校上涨的学费可以更多投入到校园设施上,改变生活和教学条件,假如涨幅控制在肯定范围内,还可以同意。

原标题:大学学费迎涨价潮 少则涨一成 多则翻番

资助体系应相应调整

江苏一所高校学工处处长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学费调整将来,学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会相应增加,去年用在学生的奖、助、勤、贷、补、免等方面的资金有2000多万元。

江苏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也公开表示,省财政在2014年经费预算中安排高校学生资助经费11.84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3%。

记者注意到,随着一些区域学费上涨,助学贷款也进行了调整。今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手段的公告》,决定调整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并进一步细化分配比率。

这意味着,以后在校本科生将享遭到每年低于8000元的贷款金额,较之首要条件高了2000元。在区域上,也将适应当地助学金的分配比率。

多名受访学者告诉记者,助学贷款和补助需要更公正和透明。

熊丙奇觉得,学费上涨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以宁夏为例,一方面,它调整前的学费在全国范围来讲是较低的,但它的办学面向全国,本钱并不比其他学校低。假如政府部门没拨款或拨款比较少,多出的本钱就只能转嫁到学生头上了。

在他看来,一个怪象是“办学水平”、“学费”的“倒个儿”。他说,国内对重点大学的投入更多,学费收费标准相对较低,而海外水平高的学校一定是学费最高的,“目前是重点大学拨款不少,学生获得国家更多的资源,反而非重点大学承担的教育投入比率更小。”

储朝晖也觉得,从政府增加投入的角度来讲,重点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省级的地方院校财政支持可能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能想到的就是增加学费。

他说,在学费增加的背后,公众实质关心一个问题:经费有没使用方法不对,学生为何要多给你缴费,是否浪费学生的钱?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