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或做错事的时候,你惯于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听话起来?
有的性急的父母大概会发一通雷霆之怒,于是孩子前一刻还在调皮,将你的话当做耳旁风,后一刻已经吓得泪珠连连不敢作声了。
于是父母认可地松了口气孩子就得教育,不教育不成器。
不过,发脾气真的是教育吗?中国首届十大杰出妈妈获得者刘素敏刘母亲说: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成效越差。
我过去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老太太目前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的儿子定居美国。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父母进行一场不收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母亲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妈妈。在婴幼儿教育的办法上有不少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海外定居,受先进婴幼儿教育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不少婴幼儿教育观愈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少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呼吁千万父母和教育界朋友们,必须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这样。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成效越差。
为何不要发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必然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好似给他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不少父母把孩子的任性、叛逆、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爸爸妈妈,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父母的问题,只不过不少爸爸妈妈不想去看见我们的问题,一直想尽各种方法维修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假如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防止的。
◎坏脾气会遗传◎
哪种环境,造就哪种孩子。爱发脾气的爸爸妈妈,教育出的孩子容易不听话、多疑敏锐、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非常暴躁、为人苛刻,紧急的非常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如此的孩子长大,为人爸爸妈妈时,也会继承爸爸妈妈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状况。这个时候,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点都是由童年的不幸导致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打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忧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不少如此的例子:爸爸妈妈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爸爸妈妈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爸爸妈妈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孩子很淘气难管,后来爸爸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被打服变乖,仅到小学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爸爸妈妈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觉得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事实上他们不了解,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状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赖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了错误而不立刻纠正,非常考验爸爸妈妈的承受力,但大家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检讨、自我纠错的过程,大家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办法
◎把发脾气换做交流◎
随意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很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大家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交流。
譬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如何还没有写?每天就了解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抵触写作业。
假如要达到想要的成效,你可以如此说:你不按时做完作业,我真的非常难过。假如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感觉非常高兴。
直接的表达我们的意愿,告诉孩子假如如此做,我们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地流动。如此做,孩子更容易同意爸爸妈妈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成效好得多,让家里充满感情和交流,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爸爸妈妈改变我们的脾气,看起来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事实上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当大家掌握与我们的情绪友好相处时,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近在咫尺。
◎静心考虑,真实的面对我们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方法。情绪是没办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后会以更失去控制的状况爆发。
真的的做法是,掌握真诚的面对我们的情绪,认识到:我一个人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过去做企业的时候,老太太处置自己脾气时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凡遇见不顺心的事,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等把所有些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平息了很多。
这不止是疼惜我们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置情绪的实用办法,可以让大家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成效很好。
◎掌握真实的表达情绪,准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母亲后也从不发火。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事实上是由于她会常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见啥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须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忧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生活气、发怒时,只须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一定她的感受,就可以给他们带去力量和安慰。他们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这样。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无需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的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