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与孩子做朋友的看法需要小心
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下,与孩子做朋友的观念存在差异
“和孩子做朋友”是近几十年来广泛时尚的一种家教理念,被很多父母所认可。然而,对于中国的很多父母来讲,需要慎重考虑是不是与孩子做朋友,甚至不要将这种观念放在心上。如此做有两个缘由:第一,假如不考虑文化差异,盲目照搬或理解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第二,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教育方案,有的孩子与父母并不合适这种做法。
西方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所不同
这种观念之所以存在市场,可能与大家的传统文化对待孩子的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爸爸妈妈与孩子、孩子与老师等社会角色有什么区别,强调对爸爸妈妈长辈的尊重、服从甚至绝对服从,无论对错。然而,在与孩子的关系定位上,西方社会文化与观念强调“平等”,将与孩子做朋友作为其中的一种理念。
文化差异致使观念的不同
然而,我想提醒大伙的是,无论是平等还是基于平等的与孩子做朋友的西方先进教育理念,都隐含着很多文化首要条件,与大家的文化不同。第一,在西方,孩子一般只不过爸爸妈妈的一部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全部。第二,基本的规矩与规则是默认的首要条件。与孩子做朋友并非毫无条件的。
中国父母的特征与挑战
然而,中国的大部分爸爸妈妈与西方不同,他们将孩子视为全部,是第一位。为了孩子,很多中国爸爸妈妈想无条件付出所有,甚至牺牲我们的利益。然而,西方的大部分爸爸妈妈不会如此做。他们不会为了孩子上一所与自己经济能力不匹配的学校而倾其所有,孩子也会自觉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次一级但学费实惠的高校就读。
同时,在中国的独生子女背景下,家庭教育环境形成了“很6+1”的现象,父母过分迁就娇宠孩子,基本的教养与规矩被忽略,致使了熊孩子与脆弱的一代并存。在这种背景下,父母更需要小心地与孩子做朋友,不可以没原则地对待孩子。孩子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定位永远是社会关系之一,爸爸妈妈有保养维护孩子、监护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在养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有权利与责任采取各种方法来完成养育责任,包含惩戒。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与定位不可能是平等的,爸爸妈妈应该得到绝对的尊重,无论他们说的对与错。这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缩影,譬如对长辈、职位的尊重等。
需要慎重考虑与孩子做朋友的观念
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特别是对于过度娇宠的孩子来讲,不强调基本规则和规矩,不适合或没原则地与孩子做朋友,过于强调与孩子讲理、讲对错,比较容易使孩子习惯于以绝对对错论英雄,失去了规矩,缺少对长辈、领导、执法者等的基本尊重。在中国的背景下,父母需要愈加小心地与孩子做朋友,不可以忽略基本规矩的严格需要。不然,最后受害的将是孩子。
智者可以把握好与孩子做朋友的度
当然,并非完全反对与孩子做朋友,对于一些智者来讲,与孩子做朋友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他们可以抓住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容易与孩子进行交流交流,同时不会忘记基本的家教,如对长辈、客人的尊重和礼貌,不会忽略基本的规矩与规范。对于这类父母来讲,可以放心地与孩子做朋友。然而,可以把握好这种度的人并不多。
父母应该慎重考虑与孩子做朋友的观念
中国的普通父母总是缺少与孩子交流的能力,也容易忘记对孩子基本规矩的严格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孩子做朋友的想法需要慎重考虑。在过度娇宠的基础上,过于娇纵孩子,失去了分寸和规矩。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