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爸爸妈妈应该教会孩子怎么样去爱

   日期:2025-06-30     来源:www.xixiupu.com    浏览:634    
文章简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醒:爸爸妈妈过度关注常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个时候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会不少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其他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的仅仅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醒:爸爸妈妈过度关注常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个时候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会不少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其他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的仅仅就是超越其他人──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没情感就成了冤家。

4月1日,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妈妈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妈妈。事件发生后,不少人都在疑惑,这个23岁的男生到底为了什么会伤害我们的亲人。而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看来,从1991年留美博士生卢刚杀人案,到近期发生的药家鑫事件、留日学生刺母事件,这类屡屡发生的极端恶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个共有些原因:家庭教育片面强调常识与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爸爸妈妈过度关注常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个时候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会不少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其他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的仅仅就是超越其他人。孙云晓说。

在孙云晓看来,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有两个层次:第一,爸爸妈妈给孩子真的的爱,其中包含物质关心与精神关怀;第二,爸爸妈妈引导孩子掌握爱。由于儿童的学习是察看学习,儿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孙云晓说,尽管家庭教育中必然会有说教,也有很多常识和技能的教会,但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常识教育,更不是说理的教育,而应该是情感教育。

然而在日常,情感教育的地位却在动摇。

在不少家庭里,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只须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管,这不是你该干的事。

孙云晓觉得,在这一问题上,爸爸妈妈要负主要责任。导致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两方面缘由: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爸爸妈妈错误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对孩子的培养重智轻德,家庭关系变得像钢管一样封闭、坚硬、冰冷,而且没其他选择。另一个缘由,则是对孩子物质1、没原则的爱,孩子变得任性,为了自己享乐可以去践踏其他人。

有时在一个孩子身上,会同时表现出这两种状况。这都是爱的误导,对爱的剥夺。孙云晓说。

上海某小学一位老师过去给孙云晓讲了如此一件事。

在小学四年级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一个数学成绩很好的女生忽然缺席,老师说由于女生的爷爷过世,她去参加告别仪式去了。

话音刚落,全班居然响起一片欢呼声,有人说:她爷爷可去世了,还有拍桌子和跺脚的。原来,女生的爷爷是数学教授,常常辅导她,这类孩子觉得,现在她爷爷过世了,他们终于可以超越她了。

还有一次,在江苏讲课时,一位母亲等到听众都走后找到孙云晓:我的孩子太可怕了,我已经离家出走半个月了。我老公在北方打工,我在家带孩子,孩子一点孝心都没,管我要钱,乱购物。我说他,他居然打我。

对别人的冷漠,对爸爸妈妈的暴力,这种事情孙云晓听过不只一次。

在他看来,这都是因为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的,情感教育是最基本也非常重要的教育。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叫人获得幸福,获得进步,而不是所谓的成功。单纯追求孩子在某一个社会地方的成功,这只不过阶段性的成功。他说。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提出,对每个孩子和成年人都要有一条教育底线,即绝不伤害其他人。在孙云晓看来,目前的家庭教育中,急切需要为孩子打造如此一条道德底线,在孩子10岁之前应该完成道德智能的培养,也就是是非分明的能力。

在孩子两岁前,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打造安全感。这时爸爸妈妈的伴随比什么都要紧。假如孩子从小不在爸爸妈妈身边,或者孩子身边的人不稳定、不固定,孩子非常可能没安全感。
2岁-4岁这个阶段,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是需要打造是非规则的时期。当他出现不好的行为,譬如打人、骂人、独占,必须要对他说不。
5岁-10岁,要继续培养品德习惯。
10岁未来的教育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尤其是到了青春期。

孙云晓觉得,情感教育其实可以从不少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开始。在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调查时他发现,中国爸爸妈妈给孩子零烧钱比较随便,40%以上的爸爸妈妈给零烧钱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而日、美、韩三国的高中生,半数以上获得零烧钱与其在家里从事的劳动有关。而且中国爸爸妈妈给零烧钱后极少检查,而日、韩、美三国的父母则比较看重指导。

孙云晓觉得,事实上,零烧钱就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不错的线索:洛克菲勒给孩子零烧钱,一星期就给1USD50美分,而且要遵从3个三分之一的原则: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分之一要储蓄,还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仅零烧钱这件小事,就能培养孩子的公益心和自制力。

另一个故事来自中国。一位妈妈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推荐意识,孩子小时候,一家3口都爱吃橘子,这位妈妈每次买橘子都按3的倍数买。每次晚饭后都让儿子拿来3个橘子,全家推荐。而且,每一个月给爷爷奶奶汇款,妈妈都携带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

习惯培养是有规律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一种行为持续21天就能成为初步习惯,假如能坚持90天,就能培养稳定习惯。孙云晓说。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